发淮安

标签古诗三百首

其他名字:发淮安

作者:杨士奇

朝代:

发淮安
岸蓼疏红水荇青,
茨菰花白小如蓱。

双鬟短袖惭人见,
背立船头自采菱。

释文

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,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。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,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。

注释

淮安】:县名,在今江苏省,东濒运河。
蓼(liǎo)、荇(xìng)】: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。
茨菰(gū)】:即慈姑,秋季开小白花。
双鬟(huán)】: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。
采菱(líng)】:采菱角。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果实有硬壳,有角,称“菱”或“菱角”,可食。

作者

杨士奇

杨士奇

杨士奇(1365年-1444年) ,初名寓,字士奇,以字行,号东里,吉安府泰和县(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)人。明朝初年重臣、学者。杨士奇自少丧父,游学四方,至建文帝时方才受召修撰《明太祖实录》,授翰林院编修。明成祖即位,迁太子侍讲,辅佐明仁宗,迁礼部侍郎、少师、华盖殿大学士,兼任兵部尚书。他先后历经五朝,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,任首辅二十一年,与杨荣、杨溥等同心辅政,并称“三杨”,时人称之“西杨”。并以“学行”见长,先后担任《明太祖实录》、《明仁宗实录》、《明宣宗实录》总裁。后因其子杨稷杀人案而自请致仕归乡,自此忧虑患病。正统九年(1444年),杨士奇去世,年八十。获赠左柱国、太师,谥号“文贞”。


上一篇:东城
下一篇:过湖北山家
近期文章

热点文章

标签列表